论群众路线的公民精神内涵:爱逼
论群众路线的公民精神内涵🤜《爱逼》⏯确立了唯物史观之后的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是将普遍人权视为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他们一方面从经济基础变迁的层面去挖掘人权的起源,另一方面则是揭示人权话语的暂时性。就前者而言,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指出,经济上交换价值的等价交换确立了主体之间的平等,而人们所有的和所需的交换价值(包括个人材料和物质材料)则确立了交换主体的自由的尺度。所以,“作为纯粹观念,平等和自由仅仅是交换价值的交换的一种理想化的表现;作为在法律的、政治的、社会的关系上发展了的东西,平等和自由不过是另一次方的这种基础而已。”[8]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也有类似的表述。他认为,社会的经济进步,导致了摆脱封建桎梏和消除封建不平等的权利平等,自由和平等因此很自然地被宣布为人权[9]。后一方面主要是通过揭示共产主义对人权话语的超越来展开的。在确立其唯物史观的重要文本——《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就鲜明地表达了共产主义对于人权话语的超越:“至于谈到权利,我们和其他许多人都曾强调指出了共产主义对政治权利、私人权利以及权利的最一般形式即人权所采取的反对立场。”[10]更晚一些的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和恩格斯的《反杜林论》等文中也都揭示了共产主义社会对于平等和权利等观念的超越。当然,除了以上两个方面外,马克思恩格斯对于普遍人权的批判,还内含于他们对于资产阶级的自由、公正、正义、平等等人道主义观念的更一般批判。
民俗、节日、歌舞、戏曲、传统工艺等,之所以被看作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文化财富,就是因为在相关的实践活动、艺术形式中,积淀和蕴含着天地、人生、历史的丰富关联。保护非遗、激活非遗、振兴非遗,其终极目标便是重建人与天地、现在与过去的联系。这是一种令人憧憬的梦想。这种梦想不是空想,而是在一定条件下、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的。,答案并不是非此即彼。古风音乐的思路值得我们借鉴:一边探索全新的风格,一边播撒传统的种子。当心中的种子生根发芽,对传统萌发兴趣,他们会自觉地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听完时尚的“古风”,自然会聆听古乐、古曲的本真。
【編輯:吉娅·卡迪斯】
相关新闻
- 第二轮巡视6地5个查出腐败 或向企事业单位延伸 2023-04-02 07:42
- 学用群众语言是领导干部改进文风的着力点 2023-04-02 07:53
- 好人主义培养不出好干部 2023-04-02 08:00
- 李政毅:思想到位 行动对标 2023-04-02 07:38
- 仲祖文:防止“带病提拔” 必须压实责任 2023-04-02 08:20
相关新发布
- 陈真永:强化任前体检防“带病” 2023-04-02 08:28
- 防止“文山会海”卷土重来 2023-04-02 07:42
- 牢记宗旨使命 永葆政治本色 2023-04-02 08:15
- 媒体盘点:贪官“藏钱”破解攻略 2023-04-02 07:33
- 陈维旭:要当“牛皮糖”,不要当“玻璃” 2023-04-02 08:20